12月22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曝光了典型案例,陜西省榆林市再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眾所周知,我國是典型的“富煤、貧油、少氣”國家。而榆林礦產資源富集,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人民幣,特別是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實屬罕見。所以,2019年榆林的GDP突破4000億元,在我國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也不足為奇。
然而,高GDP不代表高質量發展。尤其是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當粗放發展的“老路”不好走的時候,如何解放思想“開新路”,推動當地實現從“黑色革命”到“綠色發展”的轉型,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但榆林交出的答卷似乎不盡如人意。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陜西發現,榆林市一些地方淘汰蘭炭落后產能不力,違規建設問題多發,生產方式粗放,工業園區環境問題突出。
蘭炭的“前世今生”
蘭炭是什么?蘭炭又稱半焦、焦粉,是榆林煤炭行業中的重要一環。侏羅紀煤田是榆林的主力煤田。蘭炭就是一種利用侏羅紀精煤低溫干餾生產的碳素材料,主要用于化工、冶煉等行業。可以說,蘭炭行業的誕生和發展極具地方特色。
蘭炭行業在榆林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榆林市府谷縣原縣委書記李新功說:“府谷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富集型城市,是榆林市的經濟大縣。作為一個產煤大縣,過去我們缺乏發展創新理念,因此經營模式非常粗放,就是采煤、賣煤,不做任何加工,后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開始逐步走上了一條煤炭粗加工之路,而蘭炭產業就此誕生。”
但當時受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采用的是一種完全靠人工操作控制的土法煉焦,即原煤就地燃燒,然后用水澆滅,制成蘭炭。
“這種土法煉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煤炭滯銷的局面,但是由于工藝簡單、完全靠人工判斷控制火候,導致生產出來的焦粉質量并不穩定,而且附屬產品煤氣和煤焦油隨意排放,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李新功說。
一位煤化有限公司的老板回憶起20多年前從外地來到榆林從事蘭炭生產時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剛來的時候這里還沒有建起炭化爐,我們就推開一塊地,把煤放成一溜兒,攏上火,用土法煉。”“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就是對當時場景的形象描述。那時的榆林也被人們稱為“黑三角”。
此后,榆林蘭炭行業逐漸從“土法煉焦”走向“機制蘭炭”,產能也迅速擴張。但由于缺少規劃,這個行業存在規模較小、工藝落后、布局分散的“先天不足”。當地人形容其為“草根產業”。
行業發展之“痛”
談到蘭炭行業發展之“痛”,督察人員告訴記者:“首先是資源浪費之痛。每生產1噸蘭炭需要消耗1.6噸原煤,比先進水平多0.3噸煤。如果所有蘭炭企業達到先進水平,全市每年就會節省約1000萬噸煤。此外,每生產1噸蘭炭會產生500立方米至900立方米荒煤氣。榆林市蘭炭行業每年產生約270億立方米的荒煤氣,其中有22%的氫氣和價值可觀的化產組分,但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建設荒煤氣凈化工段和氫氣解析裝置,全部荒煤氣只是作為燃料燒掉,既不經濟,也不環保。”
其次是污染之痛。“蘭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酚氨廢水,其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超過3萬毫克/升和3000毫克/升,污染物含量高。僅榆林神木市蘭炭企業的酚氨廢水年產生量就高達300萬噸,全市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部分酚氨廢水被用于熄焦,水污染物汽化后進入大氣環境。同時,蘭炭企業還是榆林市的VOCs排放大戶。榆林市蘭炭行業VOCs排放量約占全市VOCs排放總量的22%,是當地大氣臭氧濃度升高的主要誘因。”督察人員稱。
可見,蘭炭生產能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典型的“兩高”行業。梳理“十四五”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及相關部門的指導意見可以發現,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信號在持續釋放。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積極發展。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勢下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要堅決拿下來。
5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提出明確的管理要求。
8月,發展改革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指出各地要“對上半年嚴峻的節能形勢保持高度警醒,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
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指出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同樣是10月,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聯合印發《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將“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放在“主要任務”之首。
這足以說明,對于帶有“兩高”屬性的蘭炭行業而言,升級改造、轉型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榆林答卷能打多少分?
扣分項一:淘汰落后產能不力,相關要求遲到9年。根源何在?
督察指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單爐產能7.5萬噸以下的蘭炭生產裝置應于2012年底前淘汰。榆林市直至2019年才提出淘汰要求,2021年才開展實質性工作,比國家要求時限推遲9年。
不僅如此,榆林市淘汰落后蘭炭產能還打折扣、搞變通。“部分企業把應予淘汰的小炭化爐‘包裝’成看似產能‘合格’的炭化爐,想要以此蒙混過關,逃避關停淘汰。”
扣分項二:對違規生產的企業“開綠燈”一路放行。執政者的權力豈是這樣用的?
榆林市在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方面有較強沖動,相關部門對未批先建等行為不能及時“踩剎車”。如神木市是榆林蘭炭產能比較集中的地區。督察發現,神木市沒有嚴格落實節能審查要求,2020年以來共有18個蘭炭技改項目未取得節能審查意見即違法開工建設。2021年4月以后,當地有關部門對其中10個項目進行備案,未及時叫停違法開工建設行為。神木市備案的27個蘭炭項目中,有21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準入條件。
扣分項三:80%的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應建未建”。誰之過?
榆林市蘭炭行業升級改造方案要求,2020年底全市所有蘭炭企業必須建成生產廢水處理設施,蘭炭集聚區建成廢水集中處理設施。但督察發現,不僅蘭炭集聚區廢水集中處理設施沒有建成,納入升級改造方案的82家蘭炭企業中,超過80%沒有建成廢水處理設施,大量酚氨廢水被違規處置。
“你看,督察進駐時,這個園區的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僅完成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指著無人機拍攝的畫面,督察組成員告訴記者,神木市蘭炭產業特色園區檸條塔片區由于廢水集中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園區內11家蘭炭企業將多達數萬噸未經處理的酚氨廢水臨時貯存在廠內,部分酚氨廢水甚至被違規用于熄焦,造成污染物大量逸散,環境風險突出。僅2020年-2021年,這個園區的企業因環境違法問題被地方有關部門行政處罰達20次。
督察組人員告訴記者:“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個別地方和一些部門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榆林時的講話精神學習領會還不到位,推動蘭炭行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主動性還不夠強,改革攻堅、自我革命、破解難題的勇氣不足。”
告別“野蠻生長”,“轉舵”迫在眉睫
在深入當地了解情況的過程中,榆林相關部門負責人的一些話讓記者難忘。
“我們對蘭炭這個行業感情很深,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言外之意是,當地的發展離不開這個行業的支撐,當地很多人的生活甚至記憶也和這個行業交織在一起。
對于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行業有這樣的情感,可以理解。但正因為是“自己的孩子”,讓其走高質量發展的心情不應該更迫切嗎?
此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一些蘭炭企業主對督察組的到來感到非常緊張,認為這對他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但卻暗含著一種深深的誤解,認為督察組的“殺伐決斷”決定著這個行業的命運。
但事實是,督察組并不是來“找茬”的,而是來幫助蘭炭行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發展下去的。
督察組人員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蘭炭是榆林傳統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第一步,也是目前榆林煤化工的主體形式。這個行業的存在對當地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低,大家都是‘小蘿卜頭’,不能做大做強,導致出現了一種‘大家都想活,但都吃不飽、活不好’的局面。如果不能甩掉包袱,下決心進行產能整合,那整個行業最終可能沒有出路。”一位“老督察”反復提醒記者,對榆林蘭炭行業要“辯證”地看。
但可惜的是,榆林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蘭炭企業主似乎還沒有清醒認識到這個行業在“野蠻生長”過程中留下的沉疴積弊,沒有意識到“轉舵”已是迫在眉睫,沒有意識到真正關乎生死的不是督察組是否對相關問題“亮劍”,而是整個行業是否能夠按照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立足實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通過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人士應該感到緊張的是榆林的現實:一邊對淘汰落后產能消極應對,另一邊對盲目上馬蘭炭項目“熱情不減”。
“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導致整個行業不斷地在原地低水平重復,不能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規模。”記者從一名督察組成員的話語中感受到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和期待。“如果將分散的產能整合起來,既符合產業政策,也有助于企業做強做大。”
據悉,2020年,榆林蘭炭產能已經超過7400萬噸,但實際產量只有3500萬噸。產能過剩的問題赤裸裸地擺在眼前。“在這種情況下,唯有狠下心來,甩掉落后產能的包袱,解決小企業‘遍地開花’的問題,才能推動蘭炭行業‘騰籠換鳥’,踏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督察組成員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砂石裝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砂石裝備網,轉載請注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東南亞分展 2025 SOUTHEAST ASIA SUB-EXHIBITION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5年9月3-5日(三天) 地點:馬來西亞·吉隆坡實達城會展中心(SCCC...
2025-07-03 16:25:30
核心摘要:2025年5月18日,為期四天的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CICEE”)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屆展會 2025年5月18日,為期四天的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CICEE”)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屆展會以"高端化、智能化、...
2025-05-19 11:21:21
2025年5月15日上午9時40分,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展會規模達30萬平方米,全球1806家參展企業齊聚一堂,集中展示工程機械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產品。1000余名全球行業領袖、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及國際采購商共同參會,見證這一國際工程機械領域的年度盛事。...
2025-05-16 08:31:29
日立建機參展的首臺設備——ZX900LCH-6A礦山液壓挖掘機。抵達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的卡特彼勒挖掘機。紅網時刻新聞5月8日訊(記者 彭超)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將于5月15日開幕。還有一周的時間,國內外品牌相繼進駐場館布展。5月8日,日本日立建機、美國卡特彼勒兩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參展設備進駐長沙國際會展中心,...
2025-05-10 11:48:38
4月30日,湖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將于5月15日至18日啟幕。當天,裝載三一集團藍色電動裝載機的運輸車輛駛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這也是第二家正式布展企業。據悉,三一集團將攜旗下18個事業部和子公司、72件套設備(含58臺主機)震撼登場,以10089平米的超大展位,全面展現三一的高...
2025-05-06 20:27:36
2025年4月30日,湖南省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定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康鎮麟出席發布會并介紹展會籌備情況:本屆展覽會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一代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業機械為主題,預計吸引全球1650家參展企...
2025-05-06 20:27:07
5月,世界的目光將聚焦長沙。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將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議中心舉行。4月29日,隨著“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聯重科的首批百噸設備進場,展會進入布展時間。上午9時30分,裝載著中聯重科工程機械零部件的平板車緩緩駛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熒光綠的漆面在陽光下格外顯眼。這些設...
2025-04-30 09:19:07
當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聚光燈再次投向湘江之畔,2025CICEE《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一代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業機械》電子會刊第二期正式發布。繼首期會刊創下超192萬次閱讀的行業紀錄后,本期會刊匯聚183家全球領軍企業,以尖端技術產品和創新解決方案,續寫“工程機械之都”的傳奇篇章。01硬核生態:解碼產...
2025-04-30 09:15:38
5月15日,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2025 CICEE)即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屆時,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600家參展商,將在30萬平方米的展區內陳列超2萬件展品,涵蓋工程機械全領域前沿技術和產品。目前,眾多展商已蓄勢待發,期待在這個推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交流與合作的超級平臺上一展風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將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華麗啟幕。作為一顆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機械展會之林,長沙展在規模之宏大、觀眾之眾多、世界50強企業參展數量之多及影響力之廣上,已可與全球三大工程機械展并駕齊驅,共繪輝煌。展會前夕,我們有幸專訪了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制砂樓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篩網、篩機配件
主營:振動電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制砂機、篩分設備